胸腔穿刺术是临床常用的诊疗操作,主要用于胸腔积液、气胸的诊断和治疗。规范的操作流程是保障患者安全、提高诊疗效果的关键。以下从抽液到封管的5个核心步骤,为您详解胸穿包的标准操作流程。
核对信息:确认患者身份,解释穿刺目的、风险及配合要点,签署知情同意书。
物品准备:检查胸穿包(含穿刺针、胶管、注射器)、无菌手套、2%利多卡因、碘伏、纱布等物品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体位选择: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双手伏于椅背,前额贴于前臂,充分暴露肩胛下角线第7-9肋间(常用穿刺点)。
穿刺点定位:通过叩诊或超声确定积液最密集部位,标记后消毒皮肤,范围直径≥15cm,重复2-3次。
局部浸润麻醉:用2%利多卡因在穿刺点打皮丘,沿肋骨上缘垂直进针,边回抽边推药,麻醉至胸膜壁层。
无菌操作:打开胸穿包,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确保穿刺区域无菌。
进针操作:用止血钳夹闭穿刺针后的胶管,右手持针沿肋骨上缘垂直缓慢进针,当针锋抵抗感消失时,提示进入胸膜腔。
抽液控制:助手固定穿刺针,连接50ml注射器抽吸积液。首次抽液量≤600ml,后续每次≤1000ml;诊断性抽液50-100ml即可。
观察反应:抽液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若出现头晕、心悸、胸痛等胸膜反应,立即停止操作。
标本送检:将抽取的积液注入无菌试管,及时送检以明确积液性质(常规、生化、病原学检查)。
拔针与封管:抽液结束后,夹闭胶管,迅速拔出穿刺针,用无菌纱布按压穿刺点3-5分钟,消毒后覆盖纱布并固定。
患者监测:嘱患者静卧休息30分钟,观察有无呼吸困难、局部渗血或肿胀。
垃圾分类:污染物品按医疗废物处理,器械回收消毒。
操作记录:详细记录穿刺时间、抽液量、患者反应及标本送检情况,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注意事项:
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感染风险。
抽液速度不宜过快,防止复张性肺水肿。
若遇包裹性积液,需在超声引导下定位穿刺。
掌握这5步操作法,结合临床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可显著提升胸腔穿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患者的精准诊疗保驾护航。
188-5252-7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