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型鼻饲管作为医疗领域的重要工具,在为患者提供肠内营养支持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对于手术后需要营养支持的患者而言,螺旋型鼻饲管能够有效避免长期禁食导致的肠黏膜萎缩,保护肠黏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促进患者康复。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如何正确使用螺旋型鼻饲管进行营养支持。
一、置管前准备
患者评估:在置管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其病情、营养状况、鼻腔情况以及心理状态等。确保患者适合使用螺旋型鼻饲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
用物准备:准备好治疗盘、螺旋型鼻饲管、手套、治疗巾、无菌生理盐水或无菌蒸馏水、纱布、胶布、污物杯等必要物品。
环境准备:确保置管操作在清洁、无菌的环境中进行,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患者准备: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如坐位或半卧位),垫好治疗巾于颌下,清洁鼻腔,并向患者解释置管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取得其配合和信任。
二、置管操作
测量并标记: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测量并标记好鼻饲管需要插入的长度,通常是从耳垂至鼻尖再到剑突的距离,并在记号外额外标记出25cm和50cm的位置。
湿润并插入:将螺旋型鼻饲管前端用无菌生理盐水或无菌水湿润,然后按照标记的长度缓慢插入患者鼻腔。在插管过程中,嘱患者吞咽或抬高昏迷患者的头部,使下颌靠近胸骨柄,以帮助管道顺利进入。
确认位置:通过回抽液体测PH值、管内注气闻气过水声或X线确认鼻饲管的位置是否正确。确认无误后,将引导钢丝撤出,并继续将管道送入至预定位置。
固定管道:将管道悬空约40cm后,再固定于近耳垂部,以确保管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营养支持
计划输注: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医嘱,制定合适的营养液输注计划。遵循浓度从低到高、容量由少到多、速度由慢到快的原则,逐步增加营养液的量和速度。
温度控制:保持营养液适宜的温度,通常在37~38℃之间,以接近体温为宜。冬季可以使用恒温器或热水袋等方式提高营养液的温度。
管道维护:每次输注前后,均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防止营养液残留堵塞管腔。平时每隔8小时冲洗管道一次,确保管道的畅通无阻。
病情观察:在输注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腹部体征、肠鸣音以及有无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如有异常,及时调整营养液的品种、用量及输入速度。
口腔护理:保持患者口腔清洁,每天进行口腔护理,预防感染。
营养评估:定期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监测水、电解质变化以及肝、肾功能等指标,以评价肠内营养的效果。
四、总结
正确使用螺旋型鼻饲管进行营养支持,需要医护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通过全面的患者评估、规范的置管操作、合理的营养输注计划以及细致的病情观察和管道维护,可以确保患者获得安全、有效的肠内营养支持,促进其早日康复。
188-5252-7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