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穿刺活检是临床上常用的一项诊疗操作技术,主要用于血液病、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下是骨髓穿刺活检穿刺的详细使用步骤:
骨髓穿刺活检套件
一、术前准备
洗手与消毒:
医护人员采用七步洗手法洗手,确保双手清洁。
佩戴无菌手套,准备无菌器械和穿刺包。
患者沟通与评估:
向患者介绍自己,核对姓名、性别、年龄、床号等信息。
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特别是局部麻药过敏史。
向患者说明穿刺目的、大致过程、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排除禁忌证。
体位选择:
根据穿刺部位选择患者体位。常用穿刺部位包括髂前上棘、髂后上棘和胸骨。
髂前上棘穿刺时,患者取仰卧位;髂后上棘穿刺时,患者取侧卧位或俯卧位;胸骨穿刺时,患者取仰卧位,肩背部垫高,头部稍后仰。
二、消毒与麻醉
皮肤消毒:
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环形消毒皮肤,直径至少15cm。
使用碘伏或碘酊消毒,如果是碘酊则要先用碘酒消毒1遍,再用酒精消毒2遍。
注意勿留空隙,棉签不要返回已消毒区域。
铺巾与麻醉:
在穿刺点上方铺无菌洞巾,保持穿刺部位的无菌状态。
使用局部麻醉药物(如利多卡因)进行皮肤、皮下和骨膜麻醉。
麻醉药物应注射至穿刺点周围,确保麻醉效果。
三、穿刺操作
穿刺针准备:
将骨髓穿刺针的针管套在手柄上,固定器固定在适当长度上(一般为1.0-1.5cm)。
检查穿刺针是否干燥、通畅,确保穿刺顺利进行。
穿刺进针:
术者左手拇指和示指将穿刺部位皮肤压紧固定。
右手持穿刺针手柄,以垂直或适当角度(如胸骨穿刺时呈30º~40º角)刺入皮肤、皮下组织和骨膜。
当穿刺针接触骨膜后,左右旋转进针,缓缓刺入骨质。
当感到阻力突然消失且穿刺针固定后,表明针已在骨髓腔内。
取材与送检:
拔出穿刺针针芯,连接无菌注射器(一般为20ml)。
适当力度抽取骨髓0.1~0.2ml左右(如需做骨髓细菌培养,则需抽取更多骨髓液)。
将抽取的骨髓液立即涂片于玻片上,并置于乙醇或甲醛中固定。
标注患者姓名、病室及床位号,及时送检。
四、术后处理
加压固定:
使用碘酊棉球涂布轻压穿刺部位。
再用干棉球压迫创口,敷以消毒纱布并固定。
嘱患者保持针孔处干燥2~3天,避免感染。
标本送检:
骨髓涂片和外周血涂片常规同时送检。
根据检查需求,可能还需进行细胞染色体、分子生物学检查等。
术后观察:
穿刺结束后,观察患者有无异常反应,如出血、疼痛等。
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五、注意事项
在穿刺过程中,应始终保持无菌操作,避免感染。
穿刺针头进入骨质后应避免摆动幅度过大,以免造成骨穿针折断或伤及周围组织。
抽取骨髓液时不宜过多,以免影响细胞计数分类的结果。
穿刺后应加压固定穿刺部位,防止出血和感染。
骨髓穿刺活检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检查手段,正确的操作步骤和术后处理对于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穿刺活检,以确保检查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早日康复。
151-8989-6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