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腔双囊胃管,作为一种重要的医疗器械,常被用于消化道出血的急救治疗。它不仅结构复杂,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也相当多。
术前准备:
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和方法,取得其合作。
检查三腔双囊胃管是否通畅,进行充气实验,确保气囊无漏气。
准备好必要的物品,如治疗盘、液体石蜡、注射器、止血钳等。
体位调整:
协助患者取半卧位或头高脚低位,头偏向一侧,便于插管操作。
插管操作:
在三腔双囊胃管的前端及气囊表面涂抹液体石蜡,以润滑管道,减轻插管时的不适感。
经鼻腔或口腔缓慢插入胃管,至咽部时嘱患者做吞咽动作,以便管道顺利通过。
插入深度通常为60-65厘米,用注射器抽吸胃减压管,吸出胃内容物,以确定管端确已入胃。
气囊充气:
先向胃气囊注入空气约150-200毫升,维持囊内压力在2.67-5.34kPa(即50~60毫米汞柱),用止血钳夹住胃囊管。
随后向外牵拉三腔双囊胃管,至有轻度弹性阻力时,表示胃气囊已压向胃底贲门部,用胶布将其固定于患者鼻孔外。
若仍有出血,可向食管气囊充气100-120毫升,维持囊内压力在4.67-6kPa(即30~40毫米汞柱),用止血钳夹住食管气囊导管。
密切观察:
插管过程中和插管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反应,如出现恶心、呕吐、呛咳等症状,应立即停止插管并处理。
保持通畅:
定期检查三腔双囊胃管是否通畅,避免血凝块或其他物质堵塞管道。
定期冲洗管道,保持负压吸引通畅。
气囊管理:
定期检查气囊压力,确保压力适中,避免压力过大造成组织损伤或压力过小影响止血效果。
口腔护理:
给予患者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湿润,预防口腔感染。
并发症预防:
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排痰,预防肺部感染。
定期检查患者口腔、鼻腔及咽喉部黏膜情况,防止因管道压迫造成黏膜损伤。
清洗消毒:
每次使用前后,必须用适量的温水清洗三腔双囊胃管,并检查其是否通畅。
向胃气囊管和食管气囊管充气,检查是否漏气,再向胃管内注水,检查是否堵塞。
最后向三腔注入消毒剂进行消毒,确保无菌状态。
存放要求:
长期不使用时,需将三腔双囊胃管清洗干净并晾干。
放在干燥、无尘、无腐蚀性的地方保存,避免受潮和损坏。
定期更换:
三腔双囊胃管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更换,一般建议每3-6个月更换一次。
如发现胃管有明显的破损或老化,应及时进行更换,确保患者安全。
通过以上插管、护理与保养的全攻略,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使用三腔双囊胃管,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同时,也提醒医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151-8989-6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