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是手术中的“温柔守护者”,但偶尔也可能让血压坐上“过山车”。别担心,医生们早有应对妙招,从操作到用药全程护航,帮你稳住血压!
躺平有讲究
手术时别“躺得太平”!床头抬高10°-30°,让手术部位略高于身体其他部位,血液回流更顺畅,血压自然更听话。
麻醉“浅尝辄止”
麻醉并非越深越好!医生会通过监护仪“盯着”你的血压和心率,避免麻醉过深导致心脏“偷懒”或血管过度扩张。
全程“盯梢”不放松
手术中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一个都不能少!医生像“侦探”一样密切监测,一旦发现血压“跳水”,立刻出手调整。
控制性降压?谨慎用!
这种技术虽能减少出血,但并非人人适合!使用时医生会慢慢调低血压(速度≤6mmHg/分钟),完成关键步骤后立即“刹车”,让血压回升到安全区。
选对麻醉药,血压不捣乱
温柔派:丙泊酚、依托咪酯对心血管影响小,适合大多数患者。
猛药慎用:某些药物可能让血管“松懈”,医生会根据情况搭配升压药(如去甲肾上腺素)保驾护航。
提前“灌水”,备足弹药
手术前快速补充胶体液(类似“浓缩营养液”),就像给身体“蓄水”,麻醉后血压更稳。
升压药?急救“杀手锏”
如果血压“一泻千里”,医生会直接注射去甲肾上腺素或多巴胺,快速“拉”回安全线。
高危人群?提前“加固”
高血压或心脏脆弱的患者,医生可能术前用少量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帮血管“适应”麻醉的冲击。
术前“摸底”很重要
提前检查心脏、血压、贫血情况,医生心里更有数,麻醉方案更贴心。
液体管理“刚刚好”
术中补液像“走钢丝”:补太少,血压“罢工”;补太多,心脏“抗议”。医生会根据体重、失血量“精准投喂”。
手术“快准狠”
手术时间越短,麻醉影响越小!医生团队会默契配合,尽量减少低血压风险。
术后“盯”住1小时
手术结束别急着松口气!术后1小时是低血压“偷袭”高峰期,医生护士会寸步不离监测。
温馨提醒:低血压不可怕,可怕的是不重视!术前如实告诉医生你的健康状况,术中乖乖配合,术后及时报告头晕、恶心等异常,医生护士会全力守护你的安全。
188-5252-7766